中关铁矿

创新有活力 挖潜有干劲

核心阅读:中关铁矿坚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集中优势力量破解制约增产增效的瓶颈难题,不断提升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为冲刺年目标、打赢收官战奠定坚实基础。

生产经营
    图为中关铁矿电机车司机在地面智能集控中心远程操作-245m无人电机车自动装矿。图/文商江伟

  中关铁矿围绕全年及明年目标任务,从工艺流程、成本管控、设备管理等重点工作中找准切入点,深挖内潜,汇聚“智”力,着力强化采矿生产组织、提升运输效率、提升磨选系统台时量等问题,以“决战+拉练”的姿态确保增产增效。
  深入产线优化工艺
  为确保铁精粉质量达标,该矿选矿作业区技术员张庆博将工艺测试实验台搬到了生产现场,取样、加热、称重忙得不亦乐乎。“沉砂要呈伞状排出,沉砂夹角在10°至20°之间,溢流细度达到70%左右为最佳工作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质量……”他一边忙着取样,一边对岗位职工不厌其烦地进行着工艺操作指导,确保岗位职工迅速熟练掌握磨选工艺。
  “庆博,沉砂散开角度太大,这会对旋流器磨损增大,要赶快解决。”11月5日,生产班长耿玉良在对讲机中急切地说道。
  话音刚落,张庆博便穿梭在平台设备之间,仔细查看设备和仪表,发现螺栓全部松掉,他立即通知岗位职工降低调节泵的给矿压力,准备工具和备件更换沉砂嘴。只见张庆博不顾残留的矿浆打湿衣服,双手抱下沉砂嘴,仅仅不到20分钟,设备便恢复正常运转。
  在冲刺年目标的关键时期,该矿充分发挥技术管理人员在生产调试中的作用,鼓励技术人员深入产线督导生产,优化工艺,解决问题,及时归纳总结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典型做法,对提升磨选效率、增强选矿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巧制量桶增加效益
  “这个散水流量计量工具数据更加精准了,出水点再没有散水外漏,真是更好用了。”11月8日,该矿地勘质检作业区地质技术员张阳在使用新制作的散水流量计收集井下出水点时兴奋地说道。
  该矿属于典型的大水矿床,在日常的巷道掘进、开采过程,难免会遇到很多出水现象,而井下出水点监测直接关系着井下各项生产作业的安全,指导意义重大。对于单一的出水点,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精确计量,而对于巷道出现散水的情况,像下“小雨”似的,往往有些束手无策,即使用量桶去测量,又因常规量桶的开口有限,出水量计量时难免出现漏测和重复现象,计量结果误差较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作业区进一步加大技术攻关力度,通过井下现场勘查,定期召开分析会、草图绘制、工具制作、现场试验,成功研制出制作简单,便携易用,成本低廉的井下巷道顶部散水流量计量工具。
  “前期多用人工的方式进行井下巷道单股出水点的监测,通过利用此工具,有效解决了巷道顶部出现多股散水时难以计量且误差很大的弊端,不但使井下巷道出水点监测更加全面,而且为井下探放水作业提供了可靠依据。井下巷道断面的探水孔数量与设计相比,由原来的9个减少为5个,同样达到了巷道预探水效果,全年共计减少探水注浆孔270个,年可创效120万元。”
  该矿坚持创新引领,通过试生产期间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平台,鼓励引导职工钻研技术、锻炼技能,开展好工艺及设备科技攻关,主动围绕智慧矿山建设和重点工作、制约提产增效的主要问题建言献策,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创新动力和潜力。
  加装电振提升效率
  “-448m计量斗加装电振后,主井箕斗一个提升周期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较未加装前时间缩短了25分钟,大大提高了提升效率。”11月10日,该矿运输提升作业区提升班组长李石玉盯着秒表计时一个提升周期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原来,在加装电振之前,原矿经过井下破碎流程后含水较多,从而造成矿料黏度增强,在计量斗扇形门打开向箕斗中倾倒矿料时会有放不干净的情况,由于整个提升系统的自动化连锁设置,放不干净不仅导致系统不能提升,还需要进行二次放料甚至多次放料,费时费力,影响效率。
  “可以在计量斗两侧各加装一个电振试试,在矿料较黏时启动电振,通过振动让矿料下落。”在经过认真思考,维修班组长李晓鹏提出在计量斗侧部加装电振的建议。
  经过班组、作业区研讨论证可行性后,立刻组织采购、安装工作,争分夺秒地连续奋战10几个小时,最终成功安装。经过启动测试后,计量斗放料效果非常好,仅仅需要1分钟左右就能将矿料干干净净放到箕斗中,助力增产提速。
  该矿为提高运输提升环节各设备运行效率,成立攻关组,深入挖掘设备潜力,注重创新成果转化,发挥运输最大效能,为正式投产后采场大面积出矿奠定基础。
  张晓东 李石玉 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