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希望种”结出“致富果”

——驻留家庄村工作队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纪实

综合新闻
  “哎,你们听说了吗?咱们村扶贫工作队被评为全省优秀驻村工作队了!”“早就听说了,工作队给咱播下希望的种子,现在结出致富的果实,理应得到这样的荣誉呀!”冬日的暖阳照耀在保定市涞源县留家庄村村口文化广场上,村民们在金色的阳光中边晨练边聊天。
  三年前,这里还是涞源县2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628户、1750人当中,贫困人口占了33.7%。许多人都还在为生计发愁,更别说什么文化广场和晨练了。按照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统一安排,留家庄村由河钢集团负责河钢矿业包保,2017年,驻村工作队正式进驻开展脱贫帮扶,充分研究扶贫政策,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规划,针对各家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等不同情况,制定多套帮扶方案,因户施策,攻坚克难,使留家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文化不断振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扶贫产业项目先后落地,人均收入由2017年的1209元提高到6643元,而且通过消费扶贫等手段确保脱贫成果持续稳定。2019年,留家庄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改造篇:让村容村貌靓起来
  “过去村民最怕下雨,一到雨天,道路就变成了泥巴路,出门蹚水,回来裹泥,干啥都不方便。”回忆起工作队刚刚进驻时的景象,第一驻村书记吴庆祝记忆犹新。除路况不好,村内危房、危墙也较多,且生活饮水困难、厕卫原始,生活、居住条件极其堪忧。
  “必须从改变旧的落后面貌入手,让群众恢复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工作队认真思考后,和村两委迅速联系施工方,签合同、定工期,村内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大家都来出力,三名工作队成员更是和村民一起撸袖子、挽裤管、穿胶鞋,共同投入到建设美好家园的各项工程中。
  截至2019年底,村中已铺筑主道路14条15700m2,入户巷道12800m2,修建泄洪管道540m;墙面立体美化完成近18000m2;修缮四个健身娱乐广场,地面硬化7800m2;建成100m3高位水池一座,解决了留家庄村严重缺水问题;建成标准化卫生室一个,配备3名村医,基本医疗设备和常备药品齐全;购置垃圾桶30个,配备6名保洁员;进行危房改造222户,完成改灶177户、改厕400户。脏、乱、差的旧乡村,转眼变成了新时代的美丽乡村。
  如今的留家庄村,房子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傍晚一到,华灯初上,四个文化广场灯火璀璨,村民们扭秧歌、跳广场舞、聊天、看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欢歌笑语荡漾在广场上空,整个村庄活力满满。
  “自从工作队来了以后,咱这儿可是大变样。装太阳能,通自来水,修房修路,还重修了永和门。”跳完广场舞回来的村民马秀娟高兴地说。“说起永和门,我把自己拍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大家还以为我是去哪儿旅游了呢!”结伴回来的村民徐丽清笑着说。
  永和门始建于清代顺治七年,是村内标志性建筑,也是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因年久失修,一度濒临坍塌。为了消除安全隐患,了却村民们重修永和门的夙愿,工作队筹集资金、聘请设计师、工程师,经过50天的努力,雄伟挺拔的永和门修复完成,同时将拱门向东西两侧稍稍加宽,方便了村民的车辆通行。“作为留家庄村的一个符号,永和门凝聚着村民的自豪感和思乡情,修复后焕然一新的永和门提升了广大村民的向心力,增强了村民把家乡建设好的信心和决心。”留家庄村村支书马红计说。
  产业篇:让腰包钱袋鼓起来
  “村里要建厂了,以后你就不用出城打工了!”“是啊,再也不用到处打听着找活干儿了!”得知村中即将建厂的消息,村民徐吉祥夫妻俩显得格外兴奋。
  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工作队积极联系村两委和地方政府,了解村中情况,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贫困群众,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在摸清村子现状和贫困底数之后,最终确定了光伏发电、玖兴养鸡、宝迪养猪三个产业项目。
  建厂的消息振奋着人心,但几个扶贫项目一开始却遇到了重重难题:村级光伏电站因输出线路功率已满负荷,面临易地建设的风险;玖兴养鸡项目也因选址可能侵占生态红线范围,迟迟未能立项。为此,工作队紧盯扶贫产业项目,安排专人跑办,建立任务清单,往返县局等有关部门十数次,反复交流沟通,说明情况,陈述理由,以诚感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使村级光伏电站、玖兴养鸡和宝迪养猪三个扶贫项目落地。光伏电站项目的建成投运,不仅为建档立卡户每年每户带来至少2400元收入,也为留家庄村村集体每年带来14万元的租地收入;玖兴养鸡场建有3栋鸡舍,已出栏三批肉鸡,共计27万只,年毛利110万元以上;宝迪养猪项目已出栏一批肉猪,年毛利40万元以上。三个扶贫产业的陆续运营,确保了建档立卡户收入持续稳定提高,还为100余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为防返贫防致贫提供了坚实保障。
  “电站给分红,养猪养鸡给分红,逢年过节还给我们送东西,我一把年纪啥也干不动了,一年也有好几千的收入,穿的用的都不愁,还能想吃什么买什么,做梦都没想到过上这样的日子!”80多岁的老人徐永昌眼含泪花,激动地说。
  扶贫产业的持续稳步运行给村民带来了增收,也带来了希望,村民们的心态也更积极了,他们主动找工作队要点子、要技术。驻村工作队认为,必须依靠当地环境、针对地域特色,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
形成良性可持续经营,增加村集体的可持续创收能力,才能真正脱贫,实现富裕。
  离工作队驻村办公点不远有片荒地,经了解这片地属于村集体,由于土质贫瘠,很难种庄稼,诺大的土地上只有几棵枯死的槐树。“这片地紧邻新涞蔚线公路,与其荒着,不如覆土改造成采摘园,吸引过往的游客进园采摘或购买水果,效益肯定错不了。”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商量道。
  说干就干,工作队成员北上涿鹿,南下绛县,考察涞源县多处果树苗圃,反复推敲、精心挑选果树品种,认真比较果苗价格,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最后栽种了苹果、海棠、桃、杏等树苗,建成了37亩的采摘园,并将采摘园以承包的方式交给村民经营,增加了村集体的稳定收入,实现脱贫帮扶与生态文明双赢。
  巩固篇:让百姓日子火起来
  “今年新打的小米这么好,没有人上门收,这可咋办嘛?”工作队入户帮扶刚一进门,便听到贫困户曹印的抱怨,这是他改种小米的第一年。
  留家庄村地处太行山脉北端,早晚温差大,作物生长周期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当地小米色泽金黄、口感绵糯的品质,在全县小有名气。但由于信息不通、渠道不畅、机制不活等原因,包括小米在内的农产品销售难,一度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的瓶颈。
  驻村之初,工作队员就对留家庄村的小米有所耳闻。经过调研发现,小米每亩地的收益是玉米的3倍以上,但是县域内小米市场竞争多、销路少,所以村里大面积种植着低经济效益的玉米。工作队首先建议村民先在部分田地上试种小米,与此同时,积极为将来的小米销售谋划出路。要想打开市场,需要先树品牌,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才能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水平。工作队通过多方沟通、安排专人跑办,历时一年终于成功完成了留家庄小米的商标注册,商标名为“源北金穗”,为后续小米的市场开发奠定了基础。
  如今小米种下了,收获了,品牌商标也注册了,但是销售还是个难题。贫困户家的小米种植分散、产量小,没有人愿意上门收购,工作队便挨家挨户上门统计各家小米的数量,打包推销;针对县域内市场竞争大,工作队便东下高碑店,北上蔚县,积极推销“源北金穗”特产小米,引来收购商上门,为村集体和农户推销小米3万余斤。工作队还积极与河钢矿业各矿山联系,把贫困户家中的农产品送到各矿山的食堂。通过“以买代帮”的方式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题,真正做到“消费扶贫”扶到急需扶的人,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产品量小、分散、难以供应的问题,从而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在推进线下消费扶贫的同时,工作队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手段促进线上消费扶贫,大力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通供应链条。去年下半年,工作队帮助留家庄村短时间内注册了“源北草制品厂”,并以该厂为乙方,牵线河钢集团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署电商合作协议,留家庄村源北草制品加工厂生产的笤帚被摆上河钢供应链平台,目前,首批5000把笤帚已完成供货。集团又在铁亿供货平台上专门设置了扶贫专页,留家庄村的源北金穗小米进入平台。通过线上推广的方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也有利于打响当地的农产品品牌,形成长期的消费动力,使村民收入越来越高,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张晓兰 范小东 张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