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4年盈利的背后

— —川庆钻探长庆固井公司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探析

字数:1265 2022-09-10 版名:要闻
  本报记者 陈青 特约记者 郭旭亮 通讯员 杨军
  截至10月6日,川庆钻探长庆固井公司的作业量已突破9000井次大关,同比增长26.5%,创近3年同期最好成绩,并连续14年保持盈利。数字与成绩的背后,是这个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激发新动能的坚实步伐。
  找准突破口 推动技术创新
  近年来,长庆油田基础市场进一步开放,社会服务资源持续过剩。要想有活干,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作业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长庆固井制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精细“一井一策”“一段一法”固井设计,联合开展基础理论和瓶颈技术研究,探索页岩油、致密气、储气库等重点固井技术……近5年,长庆固井立足生产实际,累计承担科技项目170多项,获得局级及以上科技奖项18项。
  随着盐下高含硫井固井、高强韧性水泥浆体系、防倒浮浮箍等一批新工艺、新技术、新工具的推广应用,这个公司固井质量一次合格率和水平段平均固井优质率,分别达到99.8%和90%以上,非生产时效控制在1%以内,施工成本明显降低。
  “近两年,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市场与生产协调科副科长杨少锋说,随着技术品牌含金量的提升,今年1至9月,二次固井工作量逆势上涨,同比增加54.9%。
  找准发力点 加快“数智”转型
  走进固井作业远程指导智能支持中心(EISC),沉浸式液晶屏上全景展示的声、像、图、数据曲线,让人仿佛置身固井现场。
  “专家们在这里就能实时指导解决几百公里外施工现场90%以上的‘疑难杂症’。”9月23日,长庆固井工艺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志刚告诉记者,EISC建成投用后,重点井、疑难复杂井的固井质量稳步提升。
  固井工艺复杂,影响因素多,持续优化完善需要对大量施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长庆固井以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AnyCem自动化固井技术与装备软件为核心,成功搭建了一体化固井平台,并完成生产运行、工程数据管理和装备管理三大模块的开发。
  9月初,公司第二项目部依托一体化固井平台,采用一键式自动化固井技术,安全高效完成了陇东合H32-2井表层施工任务。其间,固井仪表车上的专用采集端,将施工数据实时传回总部;自动化水泥车配备的视频设备,全方位监控施工动态。传回的数据分级分类后,各业务部门可随时提取,用以指导生产经营。
  找准落脚点 激活人才引擎
  随着生产组织模式的改变,人才培养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长庆固井通过培训、技术讲座、“揭榜挂帅”等,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目前,公司每5名员工中就有一名工程技术人员。
  在创新创效激励方面,长庆固井专门设置了技术创新奖、技术论文奖和技术人才奖,“技术突出贡献者”被给予重奖。
  好的体制机制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近5年,长庆固井成功突破一批重大技术瓶颈,打造出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玻璃微珠水泥浆体系等66项特色鲜明的固井利器,获得9项发明专利。2020年,公司参与研发的《自动化固井技术装备提升固井质量与作业效率》项目,成功入选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现在,长庆固井每年的科研投入已占到产值的2%以上;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搭建了开放的研发平台,与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攻克了一批基础性瓶颈难题,取得12项创新成果,企业综合实力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