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四抓”举措做实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文明咸阳(A4) 文章字数:1104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王子怡)去年以来,秦都区坚持守正创新、整合盘活资源,坚持四“全”、六“心”新格局、新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用心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抓好资源整合,做到上下一盘棋。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每月明察暗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和意见建议,组织、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全面梳理盘点全区社会资源,对各类阵地改造提升,突出教育和服务功能,统筹使用。目前,秦都区已建成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0个,实践站152个,实践基地(点)38个。充分发掘本地专业人才,统筹整合文学艺术、教育服务、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等13类260余位人才资源,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建立“8+N”志愿服务队伍18支专业联队,部门分队19支、街办支队10支,形成上下联动、横纵联通的立体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网络。
  抓好阵地建设,形成四“全”新格局。将阵地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形成“阵地建设架构全辐射,首要政治任务全落实,重点服务人群全覆盖,加大资金保障全投入”的四“全”新格局,着力打造纵向涵盖区街道村、横向辐射党政群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各实践所、站广泛开展“三小三大堂前雁”“我们这十年”“喜迎二十大 思想政治大练兵创新理论大众化”等系列活动,使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同时,将老年人、青少年、因病因灾致贫人员作为关注重点,定期开展慰问陪伴、生活照料、学习娱乐等活动,通过解除其精神困扰,坚定弱势群体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抓好志愿服务,开创六“心”新模式。通过理论宣讲“聚”民心、陪伴成长“沁”民心、精彩文化“乐”民心、科普服务“启”民心、移风易俗“润”民心、便民服务“暖”民心的六“心”新模式,推动志愿活动走深走实。辖区华府御园社区依托“小遇服务”,创新志愿模式,将提供的服务项目制成“爱心联系卡”发放到“爱心商户”和社区特殊家庭手中,居民可根据需求随时拨打爱心卡上的联系电话第一时间获得帮助。截至目前,“小遇服务”累计为辖区残疾人、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60余次。
  抓好特色活动,实现一院一圈一共建。选出辖区36家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建设古愚书院、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文明家园等新做法,打造“一院一圈一共建”新模式,构建秦都区文明实践综合体。辖区渭滨办锦华社区将承载西橡居民情怀的工厂式社区面对居民开放,设置红色“锦·心”、橙色“锦·乐”、青色“锦·善”等功能分区,打造触手可及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把文明“种”进百姓心中。(B)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