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畅游

春入金陵花千树

生活

  周水欣 徐晨/文 贾静贤/摄
  春入金陵,满城皆花。鸡鸣寺樱花、梅花山梅花……春光不容辜负,出发踏青去……
  鸡鸣寺樱花
  每年三四月,古鸡鸣寺那条路上的樱花便成为全南京城关注的焦点。春风升温,樱花说开就开,再来几场春雨,樱花说落就落。落英缤纷,不亚于枝头繁花时的美丽。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这条百米长的樱花道,将车行道、人行道都挤得水泄不通,人人仰头望着树梢上盛放的樱花,驻足而陶醉。
  其实,此时全城的樱花都开放了,赏樱的地方绝非仅有鸡鸣寺这里,但是,人们就是要拥堵在这条古老的路上。甚至有专门的网站定时播报鸡鸣寺的樱花,他们这样播报:“4月1日,鸡鸣寺路上的白色大岛樱开始飘落,粉色的染井吉野樱花却开得正盛。”“据4月5日消息,一场风雨后,鸡鸣寺路上的樱花凋谢过半,晚樱开始绽放。”晚樱又叫八重樱,是大团重瓣的深粉色,开在淡粉的樱花后,非常特别,是不容忽视的花树。有的花枝累累坠坠,走过树下,要低头拨开一树花枝,感觉特别美妙。八重樱盛开,也标志着樱花季接近尾声。
  沿着北京东路,转弯到鸡鸣寺路上,路口一个石牌坊,上书“古鸡鸣寺”。这个石牌坊很有点意思,据说是“张冠李戴”了。这个位置本是晚清古建筑“千仓山馆”牌坊,20世纪80年代重建。因为没有留下照片,过往的人们只看到过那牌坊,并没深究过写的是什么字,因为在鸡鸣寺路口附近,直接写了“古鸡鸣寺”。牌坊设计者是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杜顺宝,参照明清时二柱石牌坊的样子,古色古香,成为鸡鸣寺的标志路牌。
  每年仲春,气温回暖,人们脱下厚厚冬衣、换上轻快漂亮的春天衣衫,女孩们迫不及待地穿上了裙子,穿着飘逸汉服的男女也比比皆是。在这里赏樱之后,人们会再去这座古寺烧香祈祷,出来往北,可以从解放门进入玄武湖,继续春游。这条赏春的线路太美妙了!满足了各个年龄层人们的春游心愿。所以,每年的“去鸡鸣寺看樱花”绝对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
  春天的樱花到处可见,唯有北京路上鸡鸣寺那里的樱花,令我心心念念。
  南京梅花山
  周末,好友春淼带着妻子坐火车从太原来南京春游,第一站我们选择了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紫金山南麓,梅花品种、数量众多,享有“天下第一梅山”之誉,是南京景观的代表。
  明媚的午后,我们来到明孝陵3号出入口。一进门是一座小桥,远处眺望,左右两侧的水杉树在湖面亭亭玉立,青草在地上探出了头,新芽在柳枝条上抽出了绿,春风骀荡,闻着空气里淡淡的花香和草香,心情也变得舒朗。
  径直朝里走,大片大片的梅花映入眼帘,红的、粉的、鹅黄的……一簇簇、一丛丛目不暇接。沿着梅林小道,好友边走边哼唱《上春山》:“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枝条上长出若干朵花,竞相绽放,不同颜色的花瓣仿佛一扇扇窗。一阵劲风袭来,花瓣似小雪花洋洋飘落,迎接新一轮的生命轮回。
  小道左前方,是一汪梅花湖。孩童嬉戏声不绝于耳,循声望去,我们走到了长生鹿苑。湖畔的草坪上,众多梅花鹿或趴着晒太阳,或悠闲自得地漫步,许多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用荞麦喂食,小心翼翼地触摸鹿角和鹿身,并与之合影。我们在栅栏外,将镜头聚焦在梅花和梅花鹿上,不用特加修饰,每一帧都堪称大片。
  许是春困的缘故,在阳光沐浴下行走至半山腰,稍觉有点疲倦,但还是忍不住选择近景、远景、特写模式,连拍数拍。我和春淼说:“前面不远处就有一个亭子,去那休息吧。”春淼从小书包里拿出水杯抿了抿,以此减轻背负的重量。一路上,我们享受着乐在其中的闲情。
  梅花山并不高,约莫20多分钟,就已抵达山上的观梅轩。亭子里已经没有座位,哪怕是亭柱之间的空档,都被眼尖的春游客抢占先机。外侧几株松柏参差错落,尽显遒劲之美。我们靠着树,习习春风透过衣缝和领子口,吹散身上的微汗。
  离观梅轩不远处,还有一个博爱阁,这是梅花山的标志。在此俯瞰,山上的梅花尽收眼底,绿树衬映下,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世界。
  梅花是南京的市花,在南京地铁任何一个站,都能看到含有梅花的标识。南京这座千年古城,和梅花一样,历经变故无数,依旧长风破浪,坚持“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出“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