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余人次参与!这场“战役”圆满收官

——徐州工务段奋战京沪线、西陇海线第一阶段集中修纪实
综合新闻
  通讯员 张文宇
  4月9日18:55,徐州北站大机打磨作业完成,徐州工务段京沪线、西陇海线第一阶段集中修圆满收官。35天鏖战、600余次施工、2万余人次参与,该段周密筹划、精心部署,紧盯施工组织,严抓施工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大机打磨、道岔大修等施工任务完成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统筹部署“一盘棋”
  该段管内的西陇海线毗邻郑州局集团公司交界处,每日下午车流量较大,轨道车运行等级低,常常要在沿线滞留数小时。今年该段充分利用物流中心和车务站段的闲置货场,在施工站沿线新建杨楼、夹沟等7个辅助料场,按照就近原则就地卸料,大大提高了劳效。“现在杨楼站施工结束后,再也不用跨四站三区间到杨屯站工务轨料基地卸料了。作业劳效高了,职工能休息好,干劲也更足了。”该段材料科科长王守群说。
  从3月6日集中修开始,该段夹河寨线路车间需要连续9天配合大机捣固作业,施工任务重、作业强度高、机具使用量大。为此该段材料科提前一周调配重点维修二车间7台振动式捣固镐,纳入该车间工机具储备队列中,像这样的跨车间调配工机具,今年已成为常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该段还提前组织各车间对小型养路机械,实施工区保养、专修班维修和厂家巡检三级修缮模式,并有针对性地采购20个振动式捣固镐、36台锂电扳手等工机具进行补强。根据集中修期间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实行工机具全段统一调配使用,充分发挥最大效能,为打好攻坚战做足充分准备。
  优化流程提效率
  原先在有限的210分钟“天窗”内更换一组道岔,时间总是非常紧张。今年,“五吊法”的应用让大兵团作业如虎添翼。“通过优化作业模式,重新制定气割方案和吊装位置,吊装旧轨件由9次缩短至5次,结合道床清挖‘两进两出’作业模式,挤出近30分钟。”该段线路科科长唐清腾介绍。
  “新模式不仅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捣固作业,点内还能利用挖掘机开展清理旧枕、污砟等作业,为标准化站场的创建奠定良好基础。”该段重点维修一车间主任贾继立看着干净整齐的现场满是自豪。该段充分践行大维修一体化理念,落实施工卡死制度,严控时间节点,保证施工整体进度和质量,做到一步先步步先,环环相扣,处处受益。
  3月16日,在京沪线下行791公里942米处,该段前亭线路车间副主任刘雨桐正比对着轨检车波形图在砼枕上画上三根竖线和一个向上的箭头,这已逐渐成为他和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作业负责人心领神会的暗号——大机从这里由两插两捣变为三插三捣模式。
  为更好地提高实际作业效果,该段线路科精准制定施工流程图,提前分析设备TQI值及波形图,确定捣固重点地段和加强地段,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进一步均衡提升设备质量。
  强化管控保安全
  “前面那名职工,不要越过安全警戒线。”在小型液压捣固机捣固作业现场,该段防护员正使用扩音器制止一名盲目跨线的人员。鉴于扩音器去年在重点维修车间使用效果良好,今年该段共向各车间工区发放80个扩音器,不仅能够在邻线来车前播放警示音,还能克服现场机具嘈杂、施工范围跨度大等不利因素,远距离提示现场作业人员遵章守纪。
  除了新的辅助设备外,防护员胸前的蓝色单岗作业提示卡也格外醒目,上面详细记录着不同作业场景的注意事项,重点事项标红加粗,时刻提示单岗作业人员岗位职责。该段在原有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基础上,针对远端防护员等6个岗位发放单岗作业提示卡926个,进一步强化施工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今年施工预案里新增安全质量卡控表和防护员资格证号,该防什么,重点是什么,责任人是谁一目了然。”该段安全科工程师陈玉佩介绍。该段根据实际作业内容,设置次日安全卡控措施关键点,避免“一日一案”两张皮现象发生。可溯源、明责任、盯管控、促整改,在这套“组合拳”的作用下,今年该段安全平稳完成京沪线、西陇海线第一阶段集中修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