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

辞春迎夏食乌饭

汽笛

  徐蓓
  远离农耕时代,初春的荠菜、清明的鼠曲草、三月三的荠菜花……你方唱罢我登场,时令美食是我身体自带的生物钟。
  过了清明,未及端午,四月初八是乌饭的主场。
  小时候总听大人说,“乌饭草”以宜兴溧阳的最为上品,同为江南丘陵的其他地方却很少见。
  “乌饭草”非草。
  乌饭草实为灌木,学名南烛,古名染菽。南烛叶片椭圆形,边缘有细小锯齿,薄革质地,嫩叶微微发红,长大后变成油亮的深绿色。
  乌饭制作是时间的艺术。
  在过去,制作乌饭,常用石臼舂烂新鲜南烛叶,以获得南烛叶汁。抑或,用木制搓衣板反复揉搓得到汁水。
  六年前,同事从宜兴探亲归来,给我捎来了一大袋鲜南烛叶。我用菜刀细细剁碎,泡出汁水。宜兴、金坛隔西太湖——滆湖相望,各自拿出自己的特产,成就四月初八的季节限定美食乌米饭。
  金坛出产上乘的糯米,米粒饱满圆润,色泽如汉白玉。按照一斤“草”三斤米的配比,淘洗干净白糯米,南烛汁以刚没过糯米为佳(汁浓色深),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春末夏初,气温将到达隔夜浸泡糯米却不会馊的温度。浸泡后的米粒呈现黛色,以一种待嫁之姿等待蒸汽的洗礼。
  经过一夜浸泡的糯米,早就吸足了水分。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竹蒸笼、铺白屉布,上锅蒸制。如果图省事用电饭锅,只能下平常一半甚至更少的水,否则饭就太烂了。
  蒸制的乌米饭颗粒分明,不再是黛色,而是呈现油润的黑色,迎着光看还透出夜幕的青色。当时吃不完的乌米饭,可以用竹匾摊开晾凉,晒干后制成乌米饭干易于保存。妈妈每年总会给我寄上这么一包。这样,在每一个想吃的初八、十八,都可以随时随地品尝这一份大自然和时间共同呈现的美味。
  宜兴之行,乌饭在三餐中深受大家追捧。早餐担当主食,正餐摇身一变成乌饭饼,又成了点心。担当主食时,佐以白糖,黑白分明,以最简单的味道衬托乌饭特有的清香。
  乌饭饼,以乌饭团成肉圆大小的饼状,薄油、浅煎,外壳酥脆,内心软糯。
  杜甫诗云:“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辞春迎夏食乌饭,是我们对农耕时代的深情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