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新闻】

再见,“老伙计”

要闻
  记者 宋亚堃
  面对面的座位、半推的车窗、保温热水桶……伴随着车轮碰撞铁轨的“哐哐、哐哐”声,在高铁时代,乘坐K8525次绿皮火车让人感觉回到了从前“车马慢”的时代。
  2月25日,作为图定列车,K8525次列车最后一次使用25B型非空调客车车底上线运行。当天,十余名火车迷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手持相机、云台,记录着点点滴滴,眼神中满是不舍与深情。“时光飞逝,影像长存。”在常州工作的符正浩说,他专程赶来送别“老伙计”。
  暖阳照射在合肥站2号站台,给这列绿皮车镶出一道金边。担任该趟列车乘务工作的合肥客运段合广车队列车员在引导旅客上车:“慢慢来,欢迎乘车!”
  16:20,列车准时发车,“慢慢来”一下子具象化了。
  相比疾驰的高铁,这趟往返于合肥与芜湖间的绿皮车的确很“慢”。从合肥到芜湖全程256公里,一路经停庐江、龙桥、无为南站,最终抵达芜湖站。高铁最快37分钟的路程,这趟车跑3小时51分钟,全程票价22.5元。
  自2019年4月10日开行首日起,列车长赵李阳就和K8525次列车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方便沿途的庐江、龙桥这几个站附近的村民,开行了这趟‘惠民车’,还专门绕行了近100公里。”
  走进3号车厢,一对带着6个大包裹的老夫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待他们放置好行李后,记者便与他俩交谈起来。夫妻俩是云南人,准备到芜湖去打工,也是第一次坐这趟列车。谈及选择这趟列车的原因,“便宜”二字脱口而出。“在外打工,能省一点是一点。”说着,妻子孙云芬露出了淳朴的笑容。
  一个小时后,列车到达庐江站,列车员崔兴喜提着两个裹着“皮衣”的大水壶直奔车站候车室。跟随其后才发现,这个俗称“二壶”的“老古董”是接热水用的。“一个壶接满水有15公斤重,一边一个正好平衡。”崔师傅笑着说,“旅客喝水、泡方便面都是‘头等大事’,基本上每停一站就要打一次。”
  列车继续前行,记者先后来到这趟车的1号和2号车厢,与旅客们坐在一起聊天,感受着“慢”的温情,也发现了大伙喜欢这趟车的原因。
  在庐江县龙桥镇教书的丁玲玲是这趟车的常客,每天放学后都要乘车返回无为。“我跨城上课,坐一站只要5元,算下来比高铁、大巴划算。”她掰着手指算起细账。
  在合肥从事家政行业的张业霞每周都要坐这趟车返回龙桥。“我就住在龙桥站附近,坐这个车肯定方便。”听闻将升级为空调车后,张大姐笑着说,“那就夏天不淌汗、冬天不冻脚了。”
  趁着天黑前,赵李阳把我们拉到车窗旁,看着窗外的农田、长江,介绍着沿线美景出现的时间和位置。他说,这一路虽慢,却能欣赏不同的风光。
  停车10分钟让行,窗外列车呼啸而过,我们的车厢轻微晃动,又重新启程奔向终点站。
  升级后的K8525次“惠民火车”将延续原有停靠站点。“换成空调列车会大大提升旅客出行舒适度,在新的起点,我们初心不变,更好地服务沿线百姓。”合广车队党总支书记王晓言摸了摸胸前的党员徽章,郑重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