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星成 付爱俊
“插设防护信号!”近日,在南京东车辆段连云港运用车间练功场,23岁的检车员张晨睿面对C70型货车车钩站立。随着计时器“滴”的一声,他双手如飞,拆卸钩舌销开口销、清扫油污、组装下锁销转轴……当作业完毕时,计时器定格在1分28秒。这个比训练标准快1分钟的成绩,让围观的高级技师们集体鼓起掌来。
这是该车间“教导队”青工集训的考核现场。10多天前,16名平均年龄24岁的检车员走进这个“超级训练营”,在特级技师王通新领衔的导师团队指导下,经历从书本知识到“肌肉记忆”的淬炼。练功车上,“实作成绩榜”实时更新着战况。该车间通过“名师传承+极限施压”的培训组合拳,快速“锻造”技术尖兵。
37次失败经历写进训练日记
“注意闸瓦插销的状态!”培训第三日,王通新突然叫停正在训练的庞敬铭。这个从业28年的“车辆大夫”,一眼看出庞敬铭安装闸瓦插销时存在的问题:“闸瓦插销安装没到位,这样的错误很可能会导致闸瓦脱落,影响行车安全!”王通新说着抽出插销进行示范,只见他左手托举闸瓦紧紧贴近闸瓦托,右手拿住闸瓦插销,眼睛盯牢闸瓦的插销孔,“哗啦”一声响,闸瓦插销被精准安装到位。
导师团队将多年的实战经验设计为12种“技术陷阱”,把闸瓦插销环拆除、将主管卡子松动、在车轮踏面上用粉笔制造模拟裂痕……这些肉眼难辨的“雷区”,让青工们真正理解了何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第一次发现隐藏故障时,激动得手都发抖。”学员冯月豪展示着训练日记,讲述着发现隐蔽故障的不易,日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37次失败经历。
拆装螺母动作重复超百次
“主阀螺母对角紧固!”早晨6点,晨光熹微中,练功场上就听到阵阵喊声。集训次日,学员们早早来到练功场,自发加练更换120主阀及紧急阀项目。他们之所以这般苦练,动力来自集训首日考核的失利:更换120主阀及紧急阀项目要求5分钟内完成,但首日考核全员超时,用时最短的也有5分40秒。
“分解动作必须精确到秒。”高级技师王兵把更换120主阀及紧急阀作业流程分解成13个小步骤,用军训中踢正步的“间歇强化法”进行分步训练,并要求学员们在操练时口中要不断重复各个小步骤的要点。学员们在10小时的训练时间里,重复拆装主阀螺母动作超过100次。最终,全员更换120主阀及紧急阀时间稳定在3分40秒以内。
结业考试处处设“陷阱”
培训最后一天的结业考试,“考卷”为平日用于训练的练功车车底,“考卷”可谓暗藏“陷阱”——导师团队在各处检查点位中植入2处复合故障。当学员时明天检查至车辆2位端时,想起了导师传授的小窍门:用检点锤来测量制动软管长度。这一测量发现了问题:制动软管代用。原来是导师们为了加大故障难度,将C64K车型的短制动软管替换到需要使用长制动软管的C70车型上。
“作业中,小伙子们敢于创新了!”王通新翻看着考核评分表欣慰地说。数据显示,结业时学员平均故障识别率达90%,较集训开始时提升40个百分点,6人成绩达到段技术比武入围标准。
“培训不是走过场,我们要为安全生产锻造‘尖兵’。”连云港运用车间党总支书记徐凯介绍,此次培训既为段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选拔苗子,更通过“学中练、练中战”,让青工在“真刀真枪”中磨砺本领,快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