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井冈行

汽笛
  陈佳丽
  4月19日清晨,载着738名衢州中学生研学队伍的Y448次旅游专列缓缓驶入井冈山站,这群青春洋溢的学子们即将开启红色井冈之旅。两小时后,我们完成车厢清洁工作,列队走出站台。
  井冈山站出站口前,整齐排列的出租车顶篷红绿交织,宛如跳动的彩色音符,让“红色井冈、绿色家园”的标语在晨光中变得更为鲜明——那抹鲜艳的红是历史的沉淀,清新的绿是自然的馈赠,此刻正共同勾勒出这座革命圣地的独特轮廓。
  第二天晨曦初露,党员列车长何剑便带领班组三名党员和一名团员踏上了“红色印记·圣地寻根”主题党日活动之旅。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探访了红军造币厂旧址、黄洋界炮台遗址、朱毛挑粮小道、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历史场景的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初心使命。
  第一站来到上井村的红军造币厂旧址,这座1928年由王佐主持创建的秘密工厂,破解了根据地的经济封锁难题。造币厂的存在证明,在极端困境中,中国共产党人总能以创造性思维开辟新路。这种“实事求是闯新路”的精神,正是井冈山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穿过黄洋界的云海,我们登上海拔1343米的红军哨口。当年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军四个团的战场遗迹依然清晰,毛泽东写下“黄洋界上炮声隆”的豪迈诗句镌刻在纪念碑上。行走在朱毛挑粮小道上,每一级台阶都浸透了红军的汗水。“红米饭、南瓜汤”的生活已成为过去,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化为激励我们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
  踏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柜中褪色的八角帽、磨破的草鞋、锈迹斑斑的土枪,布满了岁月痕迹。革命,从来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无数磨破的脚掌走出的路,无数顶八角帽撑起的天,无数杆土枪守住的信仰。
  返程经过隧道,阳光洒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红色大字,石面上深浅不一的凿痕被镀上金边。吾辈青年,定当传承跨越百年的精神火炬,以星火燎原的永恒姿态,接力奔赴明天,照亮更辽阔的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