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精神续写“上铁故事”新篇章

——合肥站以文化传承与制度创新擦亮服务品牌
专版
  记者 赵小辉 通讯员 任新志
  一条古巷,承载“让他三尺”的千年美德;一座车站,谱写“以礼相待”的现代华章。在合肥站,“和礼工作室”是化解旅客矛盾的“调解室”,也是传承文化、创新服务的“文明窗口”。自今年1月建成以来,这个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的服务品牌,以文化为魂、制度为纲、专业为基,让“谦和礼让”的六尺巷精神从历史典故落实到万千旅客的出行体验中。
  从“六尺巷”到“和礼工作室”的传承之路
  “和礼”二字,源自桐城六尺巷“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精神内核。合肥站深挖传统文化基因,将其与铁路服务深度融合,让历史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当年张吴两家各退三尺,成就一段佳话,今天我们化解旅客矛盾,也要引导大家有‘退一步’的胸怀。”合肥直属站合肥客运车间党总支书记苏楠告诉记者。在工作室文化墙上,六尺巷的故事与“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并排展示,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为让职工深刻理解“和礼”内涵,合肥站党委组织全员赴桐城六尺巷实地研学,通过沉浸式体验,将“礼让”精神内化为服务自觉。
  候车室的“和为贵调解室”,沙发、绿植、饮水机营造出温馨氛围,工作人员袖标上的“和礼”标识,时刻提醒“微笑是最好的沟通语言”。一次,两位旅客因充电线缠绕导致手机摔落争执不下,工作室人员发现状况后,并未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先递上两杯热茶,以“出门在外都是朋友”打开话匣子,最终双方主动互相致歉。
  以标准化体系筑牢服务根基
  文化引领方向,制度保障执行。合肥站通过构建“六字工作法”、联动机制和考评体系,将“和礼”理念转化为可操作、可量化的服务标准。
  合肥站客运车间客运值班员郑锐,目前担任和礼工作室党员标准化作业示范岗,他告诉记者:“和礼工作室的主要工作就是劝解,开展工作中以‘三劝三不劝,三准三不准’为标准,秉持‘和为贵’工作原则,运用‘巡、辩、劝、借、引、和’六字工作法展开调解。”
  今年1月3日,合肥站接到一起车上移交的精神病患者发病后用水杯砸伤旅客的纠纷,郑锐立即找到患者的陪同家人,工作人员与车站公安民警到达后,先将双方分开,依次引导至和礼工作室内进行调解。面对被打伤旅客提出“打回去”的无理要求,郑锐先告知相关法律规定,再理性分析、客观阐述,被打旅客同意到医院治疗并接受责任方赔偿,终于成功化解这起纠纷,也有效降低了事件影响。
  锻造“有温度、有本领”的服务铁军
  随着旅客出行需要越来越多,旅途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也复杂多变,为较好地实现“和为贵”的工作目标,合肥站客运车间结合集团公司下发的《铁路律师一体化办案结案报告》和《民法典》,每月结合职工思想政治学习,组织职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为更好地服务旅客奠定基础。
  “和礼”服务的落地,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队伍。合肥站通过“文化+技能+实战”三维培训体系,让“谦和礼让”从理念转化为职业能力。
  每季度一次的“和礼讲堂”上,专业讲师、劳模标兵轮番授课。讲师不仅讲解“六尺巷”典故,更结合案例探讨“何时该让、如何让得有尊严”。在一场关于“劝解底线”的辩论会上,职工们达成共识,礼让不是无原则妥协,守住规章底线才能赢得尊重。
  从文化传承到制度创新,从专业培训到服务蝶变,合肥站“和礼工作室”正在走出一条传统美德与现代管理交融的创新之路。2025年一季度表扬工单数量比上季度上升了130%,表扬锦旗数量翻了一番。在这座每天迎来送往数万名旅客的车站,“谦和礼让”的故事还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