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辉 吴小元 李晓晨
这里有桃花潭、月亮湾、皖南川藏线……这里是泾县。
一场小雨过后,出了泾县站,周边群山被云雾笼罩得若有若无,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泾县站是合福高铁的中间站,站场规模为2台4线,站房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泾县站建筑方案选用宣纸文化的“卷轴”与“宣纸”意象,配以抽象徽派最典型符号“马头墙”的轮廓,一幅带有徽派文化特色的中国画跃然纸上;卷轴与抽象的马头墙折线委婉地诉说着徽派文化与宣纸文化的联系,诉说着泾县与其他地域的和而不同。
吴小元是芜湖车务段车站值班员,他在泾县文史、吴语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学术研究,多部地方史志收录了他的文章。他还兼职担任宣城市政协文史馆馆员、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吴小元身着制服,以唐代泾县方言吟诵《赠汪伦》,引得旅客纷纷驻足。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揭开了千年诗城与现代高铁的深情相拥。
“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泾县曾因群山阻隔行路艰难,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通车后,宣纸之乡迎来高铁时代。“过去游客辗转十几个小时才能抵达北京,如今,北上北京仅需5个小时左右;到合肥全程194公里,仅需1个小时左右;南到福州约需3个多小时……”站长王利峰翻开数据册感叹道,十年间,泾县站累计发送旅客超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100多人次,2025年单日最高客流突破9000人次。站外,旅游大巴与徽派白墙相映成趣,全国游客正循着李白的足迹涌向桃花潭等泾县周边旅游景点。
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泾县站成为展示皖南文化的窗口。车站通过商铺、广告屏等形式,向旅客呈现泾县宣纸、宣笔、木梳等非遗项目,并联动地方文旅部门推出“高铁+非遗,来泾县有‘泾喜’”体验活动,吸引旅客驻足。
汪伦以美酒待李白,泾县站用服务暖人心。服务台“桃花潭驿站”内,药箱、针线包、宣纸便签一应俱全,墙上挂满旌旗。其中一面来自北京研学团赠送的锦旗上写道:“高铁朝发夕至,盛情更胜汪伦。”
“科技拉近时空,但情谊需要用心传递。”客运值班员任晔指向电子屏说,泾县站创新推出的“诗意旅程”来泾县有“泾喜”服务链,旅客扫描二维码可以听《赠汪伦》方言朗诵,凭车票享桃花潭景区优惠。更妙的是“高铁+非遗”专线,泾县站联合文旅部门推出“来泾县有‘泾喜’活动,乘高铁看非遗,跟着李白乘高铁”研学专列,让“深千尺”的情谊随钢轨绵延万里。
出发的铃声响起,高铁从站台驶出。玻璃窗映出奇妙叠影,流线型高铁车身与壁画上静立的宣纸造型的站房在此刻相逢。再远处,云雾将山川环绕,白鹭与高铁竞速,合福高铁之美这一刻在泾县被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