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云
小站的夜总是如约而至,当最后一趟列车呼啸而过,铁轨在暮色中渐渐冷却,信号楼里的灯光便成了荒野中唯一的星火。我坐在信号设备微机监测台前,听着继电器“咔嗒咔嗒”的声响,仿佛能听见时光在铁轨上流淌。今年,我们党迎来104岁生日。而我,一个扎根在这偏远小站二十年的信号工,忽然觉得,这小站的春秋,竟与党的百年历程有着某种奇妙的呼应。
站场最南头的专用线里还立着一架锈迹斑斑的握柄道岔,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产物。工区老师傅曾说,它就像一位老党员,经历过风雨,见证过变迁。当年,信号工们维修养护设备,用手扳动道岔,风雪无阻。而现在,计算机联锁系统让一切都变得精准而迅捷。
可每当我路过那组握柄道岔,总会想起前辈们讲的故事——他们如何在手持探照灯下检修设备,如何在寒冬里用体温焐热冻僵的道岔。这让我想起党的历史,从南湖红船到井冈星火,从延安窑洞到西柏坡的灯光,一代代共产党人也是这样,在艰苦中坚守,在奋斗中前行。我们今天按下的每一个按钮,调度的每一趟列车,不正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实现的吗?
小站的夜格外漫长。2023年末的暴雪让全站的道岔设备淹没在白色冰雪中,我和工友们冒着风雪会同车站和工务兄弟奋战在雪夜中,可没人抱怨。凌晨三点,所有道岔设备上的积雪终于全部清理干净,远处传来列车平稳通过的汽笛声。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人民铁路为人民”。
基层党员的使命,不正是如此吗?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就像党的历史,不仅有惊天动地的战役,更有无数普通党员的默默付出。他们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在铁路沿线,用平凡的工作支撑起不平凡的事业。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铁轨上,信号灯依然亮着。站台上,我望着延伸向远方的钢轨,仿佛看到了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小站,只是万里铁道线上微不足道的一个点,但正是无数这样的“点”,连成了中国铁路的安全网。
104年风雨兼程,党旗更加鲜艳,而我们的信号灯,也将永远明亮,指引着时代的列车,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