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朱旭瑞)“过去每次捣固施工作业后,都要安排专人手持扫帚跟车清扫,现在有了这个‘小扫把’,轨面上清灰省力又干净,再也不用专门派人跟在后面扫了,施工效率一下子就提上来了!”日前,金华铁基础设施段桐庐综合维修工区工长黄栋对职工汪晓全制作的“小扫把”赞不绝口。
大型养路机械完成捣固、清筛等繁重的施工作业后,轨道表面往往会残留一层浮土与碎石。这些小杂物为轨道检测工作带来麻烦,轨检仪的测量轮就可能碾压在松散物上,导致与钢轨接触不实,测出来的轨距、水平这些关键数据就容易“失真”;它们还会干扰像超声波探头这类精密仪器的“视线”,细小杂物还可能在探伤过程中形成“假信号”,误导检测人员做出错误判断,不仅影响作业效率,还埋下了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作业人员不得不清理钢轨表面,费时费力。
汪晓全通过工作实践,制作出由三角铁、毛刷改制而成“小扫把”。它被巧妙地安装在轨检仪检测部件的前方,随着设备前进,通过摆动的方式,像给钢轨“洗脸”一样,把轨面上的尘土、碎石轻轻松松扫到钢轨外侧,让后面的测量轮、探伤探头能稳稳当当地“贴”在钢轨上工作,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采用“小扫把”这一新装置后,减少了重复人力劳动,施工效率显著提升,“天窗”减少占用人工约80个,受到现场作业人员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