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芽月台】

我是铁路新生

生活
  朱杰
  走出大学校门,带着青涩与梦想,来到合肥电务段,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
  短短数日的培训,在我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年轮,从合肥电务段安全科进行的铁路安全知识教育,到急救知识学习。一次次的学习成果测验,给我们以思想动员,层层递进,步步入心。那一刻我明白,这里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它用严谨与温度,为每一位初出茅庐的我们系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
  培训接近尾声时,“师徒合同”将我们郑重托付给各自的领路人。我被分配到淮西信号车间,带领我的是赵老师、张老师。师徒签约那天,两位老师伸出他们满是茧痕的手,和我重重一握,像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递到我掌心。
  正式来到工区的第一天,赵老师把我叫到面前,没有多余的寒暄,只递给我一本《作业指导书》,书页里夹着红色、黄色、蓝色的便签,像信号灯一样层次分明,他用铅笔在“集中检修作业流程”下方画线,声音低沉有力:“别小看这些作业流程,我们铁路的安全、设备的稳定运行都在这厚厚的《作业指导书》里。”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此时,我忽然明白,所谓师徒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还把“敬畏”二字烙进血脉。当天傍晚下班后,我把勾画过的《作业指导书》放在工位旁,窗外的鸟鸣与远处的列车鸣笛交织。我在笔记本中写下:标准化作业不是口号,而是每一次俯身测量的毫厘,每一次拧紧螺丝的力道,每一次抬头确认的目光——它由我做起,向班组延伸,像铁轨一样,把零散的个体扣结成通往远方的钢铁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