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枢纽之地 共绘食安新图景

——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铁路主题日活动观摩侧记
综合新闻
  记者 蒋雨鸥 
  秋日晨光,为南京南站披上温暖的外衣。9月23日,这座日均客流量超18万人次、高峰时近30万人次的现代化交通枢纽,迎来了一场关于“速度”与“温度”的特别盛会。来自全国铁路18个集团公司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以“尚德守法,共享食安;云端食安,高铁相伴”为主题,共同见证铁路食品安全工作的创新实践,探寻“高铁速度”背后那份始终如一的“食安温度”。
  简洁而富有深意的启动仪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安接力”观摩活动拉开序幕。这条精心设计的路线,带领大家深入高铁餐饮的幕后,领略从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到配送销售的全链条智慧化管理体系。
  标准化管控 让食品更安心
  步入新上铁集团公司统一运营的站内商铺区,整洁明亮的环境令人耳目一新。各家商铺代表围绕着保障客站商业食品安全主题,分别从食品标准化管控、食品有效期管理、信息化全流程监管、病媒生物防制、铁路12306网络订餐管理等方面分享经验,展示铁路客站商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现场,新上铁集团公司工作人员手持智能巡检设备,轻触商铺NFC标识,开始进入店铺对食品储存、加工、销售、销毁等进行全流程检查,同时查阅食品索证索票台账以及从业人员健康信息。这种网格化巡检模式,将食品安全监管细化到每一个流程环节和细节,并将最终检查信息传输到新上铁集团公司客站商业云平台,实行信息系统技术监管和智能分析,实现数智化管控现场。
  从食材的严格遴选到商铺的全程监控,从物流配送到终端销售,新上铁集团公司客站商业数智化管理贯穿始终。这种全链条、数字化的管控模式,不仅解决了站内商户分散、管理标准不一的难题,更将食品安全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循的日常规范,形成商铺自主管理、新上铁集团公司监管、卫监部门监督指导的“三位一体”食品安全管控体系,让每一位旅客的用餐体验都有坚实保障。
  精准化配送 让美味加速达
  “从食材到舌尖的品质坚守,需要精准高效的传递才能圆满。”跟随讲解,嘉宾们来到12306网络订餐配送中心——这座连接线上期待与线下体验的“食安接力站”。
  在这里,日均超3000单、高峰达7000单的配送量,被科学分解为一个个精确到秒的标准化流程。工作人员熟练地分拣餐食、核对信息、检测温度,再将餐品稳妥放入标有车次座位号的专用配送箱。整个流程如精密仪器的齿轮,啮合转动、分秒不差。
  “我们追求的不仅是速度,更是精准无误。”华铁旅服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旅客在列车短暂的停靠时间内收到温度适宜、包装完好的餐食,他们与车站客运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协作机制,不断优化配送路径。这份“舌尖上的加速度”,背后是对责任的担当,是对“美好旅途”的郑重承诺。
  品牌化运营 以匠心守初心
  观摩的最后一站,是到达层的“华东印记”主题餐厅。作为长三角铁路自主餐饮的品牌标杆,“华东印记”每天服务数万名旅客;也是动车组热链餐的核心供应点,260多趟列车都能品尝到“一碗好饭”的味道。
  开放式厨房里,厨师们正在现场烹制招牌餐品;餐台上,79款新品餐食琳琅满目。这“一碗好饭”安心美味的背后,离不开一支“小分队”——隶属于上海铁路疾控所(卫生监督所)南京公卫科的10人团队,肩负起南京南站区域的食品安全重担,日复一日将“健康上铁、疾控先行”的使命融入每一次监督检查、每一份检测报告中,为食品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从职工餐到动车热链餐,从12306订餐到现场制售,疾控所的监管工作如同一份“隐形保险”:评估加工能力、查验食材新鲜度、抽检成品质量……“三查并举”的监管模式,守护着烟火气背后的安全底线,也让“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在一餐一饭中得到真切体现。
  数智化赋能 建“大卫生”格局
  在随后的经验交流中,上海铁路疾控所(卫生监督所)分享了以“大监督、大监测、大卫生”为核心的创新实践。通过机制优化与科技赋能,建立起覆盖全路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平台,并依托专业队伍开展常态化监督抽检,以制度化、数智化手段,实现了食品安全管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观摩结束时,嘉宾们仍聚在展板和屏幕前讨论不休。站台上,高铁列车呼啸而过;餐饮区,人间烟火饭菜香——悄然诉说着“速度”与“安全”如何在这片交通枢纽中交融共促。
  食品安全工作永无止境,但今天的每一个创新、每一次探索,都在为亿万旅客的旅途增添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