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推介在行动】

一封跨局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申铁信息公司高铁餐保一体ERP项目营销实践
综合新闻
  通讯员 钟钰
  九月,一封来自沈阳局集团公司的感谢信,带着东北秋日的暖意,抵达申铁信息公司下属的上铁互联公司,感谢该公司在高铁餐保一体ERP项目建设中展现的专业技能和优质服务,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并交付使用,生动诠释了该公司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深度服务赢得客户、开拓市场的生动实践。
  在客户痛点中寻找营销突破
  高铁餐保一体ERP项目,通过13个功能模块串联起高铁餐饮服务全流程,涵盖旅客点餐、库存管理等环节,通过数据分析和自动化提升服务效率、节约企业成本。
  “当时沈阳局集团公司给出的时间节点极具挑战性——九月底必须完成系统上线,这个周期在业内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上铁互联公司执行董事傅鹏回忆道。然而,正是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了公司展示专业能力、深化客户合作的绝佳契机。
  项目启动后,产品经理马翀带领团队深入沈阳局集团公司业务一线,展开为期两周的沉浸式调研。在这个过程中,有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在一次跟车调研中,马翀注意到餐车服务员需要手工记录每个站点的餐品上下量,经常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反映的是数据不互通、信息传递不及时的深层痛点。”马翀说。通过深入挖掘,团队发现客户真正需要解决的是高铁餐售业务中实时库存管理、多系统数据互通、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运行等核心问题。
  这种深度挖掘客户需求的做法,恰恰体现了现代营销中“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要义。团队通过现场观察、深度访谈、业务流程梳理等多种方式,绘制出完整的客户业务画像。“我们记录了超过200个业务场景,梳理出58个关键业务流程,就像给业务做了一次全面的CT扫描。”马翀形象地比喻道。这些翔实的一手资料为后续系统设计提供了精准的输入。
  帮助客户建立自主运维能力
  “我们追求的不仅是交付一个系统,更是要帮助客户建立自主运营维护的能力。”开发工程师任政的这句话,道出了团队的服务理念。这种理念在实践中转化为一次深刻的营销升级——从单纯的产品交付转向持续的价值共创。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团队创造性地采用了“双向赋能”的工作模式。一方面,任政带领的技术团队深入客户业务现场,理解餐饮零售行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他们也通过技术讲座、实操培训等方式,帮助客户团队提升技术水平。“我们要确保客户不仅会使用系统,更要理解系统背后的设计逻辑。”任政说。
  这种价值共创的理念在系统培训阶段得到充分体现。团队为沈阳局集团公司量身定制了“三段式”培训体系:基础操作培训面向一线操作人员,系统管理培训面向IT维护人员,业务分析培训面向管理人员。培训材料包括视频教程、操作手册、故障排查指南等全套文档,累计超过500页。“我们要确保客户在各个层面都能掌握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任政说。
  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在系统交付后并未立即撤离,而是留下了“运维知识库”和“业务优化白皮书”。
   用专业实力赢得市场口碑
  在短短两个月的项目周期内,团队面临了诸多技术挑战。研发负责人奚俊杰在技术架构选择上展现出战略眼光,他力排众议选择了微服务架构,“虽然这增加了前期开发难度,但从长远看,这种架构既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又为未来业务扩展留出了空间。”
  这个技术决策背后,体现的是团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我们不仅要满足客户当前的需求,更要预见客户未来的需要。”奚俊杰带领的技术团队,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未来业务扩展的可能性。他们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微服务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升级扩展,这种设计大大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团队展现出的专业素养成为最有力的品牌宣传。特别是在支付系统对接这个关键环节,开发团队主动与多家银行反复沟通,连续奋战多个昼夜,最终实现了支付系统的秒级响应。“那段时间,我们团队成员加班加点,但没有人抱怨,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个项目对拓展市场的重要意义。”奚俊杰回忆道。
  这种专业精神和负责态度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上铁互联团队展现出的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让我们对后续合作充满信心。”沈阳局集团公司在感谢信里如此评价。随着首期项目的成功,上铁互联公司与沈阳局集团公司的合作正在向更深层次发展:双方已经在规划系统的二期升级,计划引入大数据分析、智能预测等创新功能,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