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足迹】

98岁“老铁”的红色岁月

铁路纪实
    98岁的王焕鹏和家人

  余纯伊 卓文 文/摄
  “打鬼子、打伪军,跟土匪恶霸斗争,我们敌后武装队都是老百姓,一面建设家园,一面打击敌人。”提及往昔,曾就职于金华车务段的98岁“老铁”王焕鹏,眼神骤然明亮,仿佛穿越回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
  近日,王焕鹏接受笔者采访,精神抖擞、乡音未改,谈及当年的战斗,他的语气里满是果敢:“他们不来找我们,我们也要找他们‘针锋相对’,打的就是‘出门狗’!”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位退休老同志、抗战老战士、老党员,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回忆峥嵘过往,他依然中气十足,胸前的纪念章熠熠生辉,也映着一位“老革命”从未褪色的赤诚。
  王焕鹏的人生轨迹,始终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1927年,他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市的贫农家庭,年少时便见证了日寇侵华带来的苦难。“鬼子来扫荡,成片成片的红薯地里全是老百姓的尸首,连襁褓里的婴儿都不放过,心痛啊,心痛!”这份刻在骨子里的伤痛,成了他后来投身革命的初心。
  1945年,部队路过家门口,18岁的王焕鹏就拉着发小一起跟上了队伍。那时的游击队条件艰苦,没有像样的武器,他就拿着铁锹当武器,跟着队员们在夜色里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这么好的土地,哪能叫鬼子、伪军和土匪占了?咱们就得把他们赶出去!”正是这份朴素的家国情怀,支撑着他从游击队走到正规部队,从抗日战争打到解放战争。1947年,经过战火的洗礼,王焕鹏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即便负伤,王焕鹏依旧“轻伤不下火线”,简单包扎后便跟着队伍继续南下,直至解放上海。
  “刚到上海时,上级让我带队看管铁路,我很犯愁,我们要如何保护铁路?”回忆起这段时光,他笑着说起当年指导员的教诲,“指导员告诉我们,以前的铁路是敌人的,现在的铁路是人民的,我们要守住人民的财产!”
  王焕鹏所在部队为守护国家铁路命脉,转型为铁路公安。他也随之继续投身铁路保卫工作,将战场上的忠诚与担当,延续到对铁道线的守护中。1968年,他转业至诸暨车务段(该段于2005年并入金华车务段),此后便扎根铁路一线,担任义乌站客运主任,直至1979年退休,用多年岁月践行着“守护铁路”的使命。而腿上的旧伤,后来还让他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手术。
  他女儿王淑萍的话语里满是心疼:“父亲的腿伤后来严重到走不了路,不得不做手术取弹片。那次手术整整做了7个小时,我母亲就在手术室外面,哭了整整7个钟头。谁能想到,当年的弹片早就和肉长在了一起,还紧紧贴着骨头,取出来有多难、多疼啊!”
  岁月流转,98年的时光在“老铁”王焕鹏的脸上留下皱纹,却从未磨去他眼中的光芒。王焕鹏的故事,是烽火岁月里无数革命者、铁路人的缩影,更是留给后辈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为国为民、为铁路的赤诚,值得永远铭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