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莹
10月2日,10辆满载柴油的铁路罐车从南京铁路物流中心扬子石化专用线缓缓驶出,向目的地淮南线的桥头集站进发,标志着该中心成功打通油品运输新通道。这一突破不仅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供了新路径,更成为铁路货运深化供给侧改革、积极抢占大宗物流市场的生动实践。
深挖需求 调研开路
今年以来,南京铁路物流中心营销部在对管内大型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研时,将目光投向了中石化安徽公司租赁的国储352库。他们发现,该油库接轨桥头集站,具备完善的铁路专用线接卸能力,但其油品来源却主要依赖外局集团公司的铁路运输,省内供油还要经过“管道输送+汽车短驳”的曲折路径。
“这对客户来说,就像家门口有高速通道却要绕行小路,我们一定要打通油品运输这个入口!”该中心营销部大宗物流室经理衡斌紧盯项目动态,多次走访中石化销售公司上海分公司以及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公司,了解项目流程,分析运输数据,发现油品的现有运输模式成本较高,且管道运输与公路短驳衔接不畅,在时效提升方面有较大空间。他还了解到中石化计划将国储352库的保供能力提升至每月2万吨,这意味着如果延续现有运输模式,将对企业造成更大的物流成本压力。
此时恰逢国铁集团加快铁路货运改革,作为试点的上海局集团公司成立了物流事业部、物流中心物流室,新型物流组织体系的高效运作为铁路油品运输项目推进注入了强大动力。
创新模式 精准破局
“客户最关心的是价格优惠和政策稳定。”通过竞聘成为新成立的南京铁路物流中心营销部大宗物流室营销员的陈军说,“国铁集团多次对接中石化集团,了解货源流向、销售情况,指导物流事业部测算、比对价格、时效、到站配送等,我们也与中石化销售公司华东分公司进行了多轮协商,运价政策一直都是讨论的关键点。”
经过充分协商,双方创新推出了“基础运量+增量激励”的运价模式:每月1200吨基础运量执行标准运价,超出部分享受运价下浮。该中心为此还制定了详细的运输方案,从栖霞山北站、殷庄站向桥头集站发运油品,确保在年内实现每月5000吨的运输目标,并规划未来实现每月两万吨油品全部由铁路承担运输。这一创新举措,是一次成功的“破冰”,此类运价模式在全国还没有先例。
10月,运输价格合同成功签署,该项目成为落实国铁集团与中石化“总对总”战略合作的首单启动业务。通过铁路运输,企业实现了效率显著提升和成本明显下降,这笔清晰的“升降”经济账让路企合作从“可能”变为“必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服务提速 管理增效
项目推进以来,南京铁路物流中心打破传统的层层报审机制,以扁平化管理模式实现企业与中心、集团公司、国铁集团的高效沟通。“合作过程非常愉快,我们提出的问题几乎都能够当天反馈、当天解决,”中石化销售公司华东分公司项目经理王嘉杰表示。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期间,面对激增的运输需求和线路压力,南京铁路物流中心营销团队提前谋划,全面掌握企业销售和运输月度计划,密切跟踪原油生产情况,研判运量变化;同尧化门营业部及中心安全调度指挥中心加强沟通协调,严格盯控罐车车况,提前联系空车配送,确保运力充足;全程盯控车辆运行,对到站可能出现的拥堵问题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油品运输“一路绿灯”,为运输全链条的高效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该中心油品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为区域能源运输注入了新动能,更探索出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路径,展现出铁路物流在市场竞争中的新优势。“今年剩下的三个月,该项目预计可发送油品1.8万吨,实现运输收入100万元。明年我们将继续做好服务,优质高效推进该项目。”衡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