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棚大修完成后的徐州东站 戴可欣 刘思玄/文 高宇轩/摄
10月19日,随着最后一辆轨道车缓缓驶离,徐州东站雨棚大修工程圆满收官。自去年10月开工以来,历经300多个深夜的毫米级精密施工,徐州东站雨棚大修工程以“绣花”之功交出满意答卷。
在这场“高空绣活”中,徐州房建公寓段以多维度织就安全防护网。面对大型枢纽的超大客流,项目团队创新实施“三维管控”:安全管理——为每台高空作业平台车配备安全防护员,通过“一机一人”防护制与20分钟通讯核对机制,确保营业线施工安全;质量把控——运用漆膜测厚仪对3535平方米钢梁进行实时监测,以“三检制”累计整改23处隐患,实现工序一次合格率100%;进度管理——当遭遇降雨等不可抗力因素时,第一时间灵活调整进度计划,确保项目按预定节奏稳步推进。为应对突发状况,团队提前制定暴雨、设备故障等8类应急预案,确保施工人员3分钟内响应、10分钟内处置,全程实现零安全事故。
他们采用激光定位技术,对天桥钢柱实施误差率控制在±0.1毫米的除锈作业,3535.35平方米的钢梁披上防腐新装,3920米的不锈钢天沟与12处破损落水管完成更新,拼接接缝错边量控制在0.3毫米以内;6554块老化飘雨板被拆除后,屋面马道与压梁经加固重获筋骨,压梁加固施工误差不超过±1.5毫米。
工程建设期间,该段实施一对一带教模式,每周选派3名青年大学生深入施工一线:由技术负责人开展实操指导,现场负责人同步讲解营业线施工规范、高空作业安全管控等核心要点,引导青年们真正实现从“纸上谈兵”到“实战先锋”的跨越。“通过真刀真枪的实战锤炼,让青年员工在解决飘雨板拆除、接触网防护等任务中快速成长。”该段大修车间主任李飞介绍。
“绣花功夫”,绣的是千钧责任,织的是万家安心。下一步,该段将系统总结此次施工中的“绣花经验”,持续优化营业线施工管理流程,加强雨棚日常巡检,确保设施设备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