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道口攻坚

铁路纪实
  杨乐雨
  入秋后,铜陵的夜晚漾着几分惬意。这份宁静,日前却在大立新道口被打破——钢轨碰撞的清脆声、挖机的低沉轰鸣中,一群身着黄色工装的身影,正与时间赛跑,打响一场换轨攻坚战。
  大立新道口地处铜陵市主流干道,白天人流车流不息,即便入夜,零星过往的车辆仍给施工添了不少难度。夜已深,城市渐入梦乡,芜湖工务段铜陵线路车间职工已带着工具,乘着三辆“大黄蜂”工程车赶到。22时整,维修工区三个班组准时集结,“大黄蜂”似有默契般并排停放,透着股整装待发的劲儿。
  22时30分,道口房旁传来指令,车间主任胡才金手持喇叭,有条不紊地分工:“注意安全距离,工具按规定摆,等施工天窗点确认再动手!”他反复叮嘱细节,每句话都回荡在道口上空。
  23时整,路面封锁信号准时下达。工长李卫星立刻带人在道口两端摆路锥,安排专人劝导车辆。胡才金指挥关闭电动栅栏,直到最后一趟列车安全通过,施工天窗点才正式下达。
  23时30分,随着胡才金一声令下,作业全面展开。“里股扣件放里面,外股扣件放外面!”年轻职工小杨心里犯嘀咕,“看着没差别,分开放多麻烦?”但他还是跟着大伙松扣件、搬扣板,麻利完成了自己区域的工作。三个工区拆完扣件,两台挖机进场,95米长的钢轨在“铁臂”下轻如筷子,很快被顺直。直到安装时小杨才恍然大悟:原来分开存放扣件,是为了后续安装时能精准对位,更好地控制轨距,省去反复调整的麻烦。
  施工挑战远超预期。道口下的扣件常年泡在雨水里,和扣板、弹条粘成了块,徒手根本撬不动。“撬棍撬!”狮子山维修工区的老职工们一点点卸下顽固扣件。更难的是把钢轨精准嵌入道口铺面的缝里,挖机防护员的指挥棒与胡才金的指令得完美配合——指挥棒左挥,挖机轻调角度;一声“慢一点”,机械臂立刻放缓,每个动作都准到厘米。
  次日1时40分,离结束只剩50多分钟,进入复检。大伙揉着熬红的眼,盼着早点完工休息。可新入职的小王因困乏漏检了一处“+9”毫米的轨距偏差,且扣件已复紧。工长王真卫再检查时发现问题,急喊:“这里轨距‘+9’,快调!”叶言胜冲上去松扣件,汪洪福和小杨同时用撬棍发力,钢轨却纹丝不动。“撬不动!”王真卫急得冒汗,赶紧报给胡才金。此时只剩35分钟,胡才金火速调来3名职工,高声喊:“听我口令,一起往里拨!”随着“一、二、三”的号子,几人合力撬动钢轨。“现在‘+2’!”王真卫的声音里满是激动。
  2时30分,所有复检完成,人员、工具撤离,这场3小时的攻坚战落幕。返程车上,轻微的颠簸成了“催眠曲”,满身汗水的铁路汉子靠在座椅上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