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为西湖“绣花”

生活
  洪李娟 张泽奇
  杭州西湖断桥边,一年四季,游人如织,美景如画。然而,就在这画卷不远处的北山路13号老宅,雨天常听到屋顶漏水的滴答声,如同这座历史建筑最无奈的叹息。
  这座老宅,历史悠久,因长期缺失产权证明,在现行审批体系中几乎“寸步难行”,每一次漏水报修都卡在了“身份验证”这一关。
  审批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我们铁路人进行施工阶段逐一浮现。北山路,杭州的“门面”,紧邻断桥,日接待游客数以万计。封闭道路,大型机械进场?这近乎天方夜谭。因此,所有的建筑材料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方式——人力与拖车,在深夜至凌晨的有限时间内,我们参与作业的铁路职工齐心协力“蚂蚁搬家”。
  老宅屋面原有的木质结构老化严重,而传统的沥青防水需要明火加热作业,在林木葱郁的北山路上,毗邻连片的历史木质结构建筑群,动火无异于“刀尖起舞”。
  我们铁路人对于安全最敏锐,安全红线不容逾越。因此,笔者所在的项目团队在商量后,放弃了效率更高的传统工艺,转而采用成本高但完全可以冷作业的新型高分子防水卷材工艺。同时,我们在现场配备了前所未有的消防设备:微型消防站直接进驻工地,灭火器材覆盖每一个作业点,安全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全程跟班督导,每一处可能迸溅火花的操作都设置了专属防火器。
  “我们是在为西湖‘绣花’,每一针、每一线都必须万分谨慎。”安全监督员的话道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这场无声的保卫战,最终以“零火星”的成绩圆满交卷。
  所有的整修过程都考虑到资产的增值与历史的保值,工程竣工后,老宅的价值凸显,其中最直接的成效是困扰老宅数十年的漏水问题彻底解决,建筑结构的安全得到了根本保障。北山路就像是一串戴在西湖脖子上的项链,每一栋建筑都是这条文化项链上不可或缺的珍珠。此次修缮,使这颗一度黯淡的珍珠重焕光华,保证了北山路整体历史风貌的完整与和谐。
  彩霞晕染西湖天,游客如织景似画。北山路13号老宅在经历“蝶变”后,正以崭新面貌迎接游人。欢迎您在秋高气爽之日,一览老宅与西湖融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