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让光伏绿电点亮沙地
■本报通讯员 王海峰梁哲睿
  4月14日,国电电力内蒙古综合能源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3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完成30万千瓦容量光伏组件安装。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南部鄂托克前旗,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的毛乌素沙地腹部,周边成片的采煤沉降区与望不到尽头的沙地相依相伴。
  看着沙戈荒地变身蓝色光伏海,项目建设人员满是欣慰。然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们曾遇到过各式各样的难题。
  蒙古族大哥格希巴图世代生活在这里,放牧、饲养牛羊是他的全部生计。项目刚启动的时候,他并不愿意将土地出租。在他看来,架设光伏板的水泥桩子又粗又高,一旦草场植被破坏了,自己的牛羊受了损失,那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
  项目经理李晋原觉得,国家搞新能源建设的初心是保护生态环境,如果在开发的过程中破坏了生态,就违背了初衷,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于是,他开始找设计和技术部门想办法,商讨如何能把预制水泥桩的体积减小,而且尽量不使用混凝土浇筑,还要保证在不破坏草场的前提下做到足够坚固耐用,扛得住风沙侵蚀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在与设计院反复论证,几经建模实验、材料实验后,最终决定采用对草原破坏程度最小的螺旋钢桩。
  材料的改变在体积上的表现最为直接,承托同等面积和质量的光伏板,以前,水泥预制桩的打桩直径300毫米,换成螺旋钢桩只需要87毫米。螺旋钢桩安装方便,可旋入旋出,实现整个光伏场区无基坑开挖,无混凝土浇筑,不会对地表植被造成影响。
  方案通过审查后,李晋原第一时间带着方案找到格希巴图。听着李晋原的讲解,格希巴图被眼前这群年轻又认真的小伙子们彻底打动,欣然地同意签约,还答应帮助他们一起去做其他牧民的工作。
  也是在与格希巴图的交往中,李晋原和同事们努力学习着蒙古族的民俗和文化。刚到这里的时候,李晋原发现很多蒙古族户家的院内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立着的杆子,像旗杆一样。格希巴图告诉他,这些杆子叫“玛尼杆”,是当地蒙古族百姓祭祀用的。李晋原把这些民俗信息都整理成课件,向所有同事和参建单位的工作人员普及民俗文化知识。在玛尼杆周围有哪些注意事项,哪些行为绝对禁止,停车的位置应该在哪里等等,最大程度减少因民族文化差异导致的矛盾。
  为了让荒地出绿电,困难面前,项目团队从未退缩。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如今,沙戈荒地上鳞次栉比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起层层“涟漪”,源源不断的光伏电能将从这里输出,穿越荒沙戈壁,点亮万家灯火。

国家能源集团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家能源集团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